“我的中国故事”英文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展示(六):我的中国研讨会之旅
2018-05-09 02:10

  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只有这样才能体会生命的精彩,才能收获更多智慧。我曾作为乌干达代表在中国参加了为期14天的“中国节能和低碳产业发展研讨会”,这在我人生经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犹记得启程时的迫不及待,我反复检查护照和机票,甚至还在机场给我的同事发了邮件,向他炫耀我马上就要飞往中国了,事实上这也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出行。

  在中国的短短的14天期间,我参加了一系列活动。我们同中国政府官员、联合国专家一道,研究学习了中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和能源效率方面的政策。我也体会到,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与健全的法治框架为有效地执行这些政策提供了基本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参观了许多采用新能源技术的企业,“绿色科技”在中国的运用之广泛,让我不得不赞叹中国在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不同于乌干达乱糟糟的交通情况,中国的道路规划井然有序。车辆各行其道,公共交通也高效运转。无论是北京地铁还是“共享单车”,无一不在彰显着“绿色出行”的先进理念。当然,中国美食也是不能错过的重要体验。刚到中国的头两天,我因为不会用筷子而未能好好品尝中国美味。我下定决心,苦练筷功,终于能灵活地使用筷子,也能自在地享用中国美味了!虽然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但是我从未发现有人饿肚子,粮食安全成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当然,我也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可以乘缆车登顶长城,但是我还是决定徒步攀登,享受其中不可替代的成就感。我还参观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鸟巢。我可以想象,在如此壮观的体育场中,举办奥运会时的伟大盛况。

  短短的一篇文章并不能说尽我在中国美好的回忆,我希望乌干达也能学习中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中国正影响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影响力,她所带来的先进科技,也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作者:纳克亚·卡特琳列,乌干达清洁生产中心,译文有删减,中文翻译:王威、王世毅)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